在市场中,很多机会源自于根深蒂固的人类特征。人类的情绪和非理性思考可以制造出一种重复性的市场模式,这种模式便是机会出现的信号。
在那些较为简单原始的环境中,人类已经形成的某些特定的世界观对他们大有帮助,但在交易世界中,这些认识反而成了障碍。人类认识现实的方式可能出现扭曲,科学家们称为 认知偏差。以下是几种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:
厌恶损失
厌恶损失:不愿意止损。宁愿爆仓,也不愿意止损出局,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,货币交易因为有杠杆,动,人们更容易能够认清止损的必要性,但是股市中,不愿止损的人的数量非常庞大,因为,股票在牛市中总是会上涨的这句话,给了不止损一个最好的理由。而职业交易者的止损直接而果断,跟喝水吃饭一样。
沉没成本
因为厌恶损失,衍生出了人们对待“沉没成本”的态度。沉没成本指的已经发生,无法收回的成本。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:沉没成本不是成本。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,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。
在交易中,这种现象也时常可见。比如,很多人经常死扛着一笔头寸,除了厌恶损失的情绪外,或许他还在想,我如果平掉了,那么我之前的损失就浪费了。于是,他就死守着想要捞回成本,根本不管不问别的更好的机会。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亏损的增加而被强化,因为沉没成本越大,人们越难以放弃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人的股票拿了几十年的原因。
对于交易员而言,该止损止损,利润该回吐回吐,不要过分在于那些沉没成本。
处置效应
海龟交易法则把人们更愿意落袋为安称为处置效应。但是我觉得它是由厌恶损失和不确定而导致的。当我们的账户有浮盈的时候,我们会同时面对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损失的可能性。这就导致了我们难以忍受继续持仓。我们迫切的想把盈利这件事给确定下来。所以,一旦有浮盈,尤其是在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,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。
实际上,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,需要在有浮盈的时候,尝试获取更大的趋势行情。因为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拉大盈亏比,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向收益预期。见好就收的思路,是很难持有到趋势行情的。
结果偏好
结果偏好:就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结果,而非过程。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,他们认为,盈利的交易就是正确的,亏损的交易就是错误的。完全不在意其背后的交易逻辑。
实际上,职业交易员更在意的是交易逻辑,逻辑正确,单次交易是亏损的也是对的。逻辑不正确,盈利的单子也是错的。比如,死扛。很多人死扛后真的抗回来了。这在结果偏好的认知下,他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,然后就在某一天被一波抗不回来的行情给带走了。还有很多人因为运气而实现了短期盈利,结果也是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,最后导致了其失败。
看结果不如看逻辑,因为在这个不确定、带杠杆的领域里,结果非常具有偶然性,而逻辑,才具有真正的稳定性。
近期偏好
近期偏好: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。这个很好理解,很多人使用某一套交易方式,只要近期亏损,就立即会被说:市场变了或者方法失效了。
比如海龟交易法则本身,很多人都尝试过这套交易模式,但是,只要当这套方式开始连续亏损,他们就开始质疑:这个方法知道的人太多了,早就失效了。可实际上,真正能够使用这套方法的人,凤毛麟角,极少部分是因为真的懂,而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交易逻辑,他们遵循的是自己的近期偏好。
锚定效应
心理学名词,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,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,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。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出场。
为什么在走势下跌,账户亏损的时候很多人无动于衷,而行情反弹到成本附近的时候,人们更愿意马上平仓?除了厌恶损失,厌恶不确定等因素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锚定效应。这个问题在交易中非常常见,解决方式也很简单,设置合理的出场条件,并且明白回撤是趋势交易的必然代价即可。
潮流效应
潮流效应和羊群效应。就是人们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的相信这件事。比如,大多数人都相信:海龟交易法则早就失效了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验证过吗?没有,因为大家都这么说。
在交易中,洞察力很重要,因为它能帮助交易者避免上述两种情况。
小数法则
最后,小数法则。与之相对的,是大数法则。
大数法则反映了一个基本规律。在一个包含众多个体的大群体中,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个体差异,着眼在一个个的个体上看,是杂乱无章,难以预测的。但是,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,整个群体却能呈现出某种稳定性。
而小数法则,则是人们更加喜欢关注小个体,小样本。这其实说的就是,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交易。有的人交易了5次,对了5次,就说自己是高手。可实际上呢?实际上这缺乏足够多的样本来说明他的真正实力。行情只有一涨一跌而已,可能仅仅是运气。
Leave A Comment